發改委發布2019年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有色金屬鼓勵、限制、淘汰三類均有調整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就《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公告表示,按照《國務院關于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的要求和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進行了修訂,形成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征求意見稿)》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鼓勵類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于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裝備、產品、行業。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后,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和有關規定,禁止新建擴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該目錄中,有色金屬鼓勵類有:有色金屬現有礦山接替資源勘探開發,緊缺資源的深部及難采礦床開采;高效、低耗、低污染、新型冶煉技術開發;高效、節能、低污染、規模化再生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信息、新能源有色金屬新材料生產;交通運輸、高端制造及其他領域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半導體照明、電子領域用連續性金屬卷材、真空鍍膜材料、高性能銅箔材料六方面。其中,目錄還特別指出鼓勵廢雜有色金屬回收利用,有價元素的綜合利用,赤泥及其它冶煉廢渣綜合利用,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鎢冶煉廢渣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處置,以及交通運輸和高端制造類產品,如抗壓強度不低于500MPa、導電率不低于80%IACS的銅合金精密帶材和超長線材制品等高強高導銅合金、交通運輸工具主承力結構用的新型高強、高韌、耐蝕鋁合金材料及大尺寸制品,用于航空航天、核工業、醫療等領域高性能鎢材料及鎢基復合材料,高性能超細、超粗、復合結構硬質合金材料及深加工產品、蜂窩陶瓷載體及稀土催化材料等材料發展。
限制類有:新建、擴建鎢金屬儲量小于1萬噸、年開采規模小于30萬噸礦石量的鎢礦開采項目;新建、擴建鎢、鉬、錫、銻冶煉項目以及氧化銻、鉛錫焊料生產項目;稀土采選、冶煉分離項目以及稀土二次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項目;單系列10萬噸/年規模以下粗銅冶煉項目;電解鋁項目;鉛冶煉項目;新建單系列10萬噸/年規模以下鋅冶煉項目,單系列3萬噸/年規模以下的含鋅二次資源及直接浸出項目,單系列5萬噸/年規模以下的濕法煉鋅項目;鎂冶煉項目;10萬噸/年以下的獨立鋁用炭素項目;新建單系列生產能力5萬噸/年及以下、改擴建單系列生產能力2萬噸/年及以下,以及資源利用、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等指標達不到行業準入條件要求的再生鉛項目;新建、擴建原生Hg礦開采項目;新建、擴建豎罐煉鋅項目;獨居石提取氯化稀土項目。其中符合綜合利用項目和先進節能環保工藝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和法律法規的項目除外。
淘汰類有:采用馬弗爐、馬槽爐、橫罐、小豎罐等進行焙燒、簡易冷凝設施進行收塵等落后方式煉鋅或生產氧化鋅工藝裝備;采用鐵鍋和土灶、蒸餾罐、坩堝爐及簡易冷凝收塵設施等落后方式煉Hg;采用土坑爐或坩堝爐焙燒、簡易冷凝設施收塵等落后方式煉制氧化砷或金屬砷工藝裝備;鋁自焙電解槽及160kA以下預焙槽;鼓風爐、電爐、反射爐煉銅工藝及設備;煙氣制酸干法凈化和熱濃酸洗滌技術;采用地坑爐、坩堝爐、赫氏爐等落后方式煉銻;采用燒結鍋、燒結盤、簡易高爐等落后方式煉鉛工藝及設備;利用坩堝爐熔煉再生鋁合金、再生鉛的工藝及設備;鋁用濕法氟化鹽項目;1萬噸/年以下的再生鋁、再生鉛項目;再生有色金屬生產中采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爐項目;銅線桿(黑桿)生產工藝;未配套制酸及尾氣吸收系統的燒結機煉鉛工藝;燒結-鼓風爐煉鉛工藝;無煙氣治理措施的再生銅焚燒工藝及設備;50噸以下傳統固定式反射爐再生銅生產工藝及設備;4噸以下反射爐再生鋁生產工藝及設備;離子型稀土礦堆浸和池浸工藝;獨居石單-礦種開發項目;稀土氯化物電解制備金屬工藝項目;濕法生產電解用氟化稀土生產工藝;20000噸/年(REO)以下混合型稀土礦山開發項目;5000噸(REO)/年以下的氟碳鈰礦稀土礦山開發項目;500噸(REO)/年以下的離子型稀土礦山開發項目;2000噸(REO)/年以下的稀土分離項目;1500噸/年以下、電解槽電流小于5000A、電流效率低于85%的輕稀土金屬冶煉項目;原生Hg礦開采(2032年8月16日);鼓風爐煉鉛工藝設備(2020年12月31日)。
此外,目錄指出,對不屬于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且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為允許類,允許類不列入目錄。本次修訂的導向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順應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大力破除無效供給。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